北航2007年教改项目立项名单 |
序号 | 项目属性 | 立项年度 | 项目管理单位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项目参加人员 |
1 | 重点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多学科课程体系及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龚光红 | 胡晓光、申功璋、雷银照、林岩、韩亮、袁梅、王艳 |
2 | 重点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测试与控制专业创新型共享实验体系研究与实践 | 袁梅 | 王可东、张军香、董韶鹏、王海涌、袁少强 |
3 | 重点 | 2007年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核心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 | 马殿富 | 张莉、龙翔、刘旭东、周一民、张玉平、肖利民、王雷、高小鹏、熊桂喜、史晓华、杨海燕 |
4 | 重点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机械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 王之栎 | 马纲、陈心颐 |
5 | 重点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机械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探讨及“工程设计工具”课程研究与实践 | 席平 | 王晚霞、程伟、范立工 |
6 | 重点 | 2007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研究 | 郑筠 | 魏法杰、贾国柱、王赫鑫 |
7 | 重点 | 2007年 | 理学院 | 文科大学物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 王金良 | 于磊、张时声、苟成玲、刘湘华、陈子瑜 |
8 | 重点 | 2007年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加强北航本科音乐课课程体系建设建议的研究 | 苏丹娜 | 郑彦良、杜慰纯、姜晓林、刘有才、李斌、李文轶 |
9 | 重点 | 2007年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郑彦良 | 田玉兰、黄建华、姚小玲、彭付芝、李文爽 |
10 | 重点 | 2007年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优化测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其系列教材精品化建设 | 樊尚春 | 孟晓风、万江文、徐立军、周浩敏、王中宇、徐兴、张庆荣、李成贵、钱政、郭占社 |
11 | 重点 | 2007年 | 图书馆 | 基于WebQuest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 杜慰纯 | 宋爽、李娜、彭柳、杨楠、何葭、高丹 |
12 | 一般 | 2007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监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范文宏 | 曾晓岚、刘宏菊 |
13 | 一般 | 2007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仪器分析虚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李红 | 胡学寅、齐兴义 |
14 | 一般 | 2007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拓展专业英语课程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与实践 | 马朝利 | 蒋成保、刘建华、张涛、赵新清、张佐光、王华明、相艳 |
15 | 一般 | 2007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基于工程实际的创新性实践教学研究 | 吴国清 | 黄正、马朝利、张振刚、张宗科 |
16 | 一般 | 2007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 相艳 | 刘宏菊 |
17 | 一般 | 2007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现代电化学技术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于美 | 李松梅、刘建华 |
18 | 一般 | 2007年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工程光学》课程实践教学建设 | 李丽 | 江月松、屈晓声等 |
19 | 一般 | 2007年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基于PSOC技术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 刘建胜 | 胡国英、郑铮李昕 |
20 | 一般 | 2007年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原理中课堂内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 | 刘凯 | 张军、徐祯 |
21 | 一般 | 2007年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创新型实验改革与建设 | 罗喜伶 | 张军、张学军 |
22 | 一般 | 2007年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功能集群在EDA模拟教学中的实现研究 | 屈晓声 | 常啸鸣、姜英才 |
23 | 一般 | 2007年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闫照文 | 哈聪颖等 |
24 | 一般 | 2007年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的改进与实现 | 杨东凯 | 宜娜、哈聪颖 |
25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大气参数测量实验平台的构建 | 董韶鹏 | 袁梅、张军香、付重、鲍鹏宇 |
26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高年级本科生科研实践创新模式研究 | 段海滨 | 董卓宁、姚楠、续堃 |
27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 蒋宏 | 韩亮、魏高乐、张铁柱、李露 |
28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基于实物型的自控原理实验改革与实践 | 孙丹 | 马靖、张博文、程鹏 |
29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机实验用数字化测量平台的研究》 | 王自强 |
|
30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力系统概论》教学实验软件平台的研制 | 吴静 | 雷银照 |
31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教学的探索 | 肖春燕 | 雷银照、马齐爽 |
32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数字系统分析、设计自动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 袁海文 | 王秋生、万久卿、崔勇、吴云松 |
33 | 一般 | 2007年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自动控制元件》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赵向阳 | 郭宏、金巍 |
34 | 一般 | 2007年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动力学院专业教学实验管理系统 | 樊江 |
|
35 | 一般 | 2007年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旋转盘应变无线采集系统 | 侯贵仓 |
|
36 | 一般 | 2007年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 | 闫晓军 | 王荣桥、王建军、张辉、樊江、洪杰 |
37 | 一般 | 2007年 | 计算机学院 | 从人机界面到人机交互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 陈小武 | 何兵、周彬、蒋恺 |
38 | 一般 | 2007年 | 计算机学院 | 本科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研究及实现 | 刘超 | 徐红、张茂林 |
39 | 一般 | 2007年 | 计算机学院 | 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的平台建设 | 齐越 | 侯飞、杨棽、胡勇、张展、刘瑞军 |
40 | 一般 | 2007年 | 计算机学院 | 算法与数据结构(1)课程辅助核心知识学习与动态练习系统的建立 | 钱红兵 | 唐发根、杨海燕、杜小翔 |
41 | 一般 | 2007年 | 计算机学院 | 具有代码优化功能的教学编译器的设计与实践 | 杨海燕 | 张莉、史晓华、刘晓霞 |
42 | 一般 | 2007年 | 计算机学院 | 离散数学中形式化方法在后续课程中的应用 | 张玉平 | 马殿富、李先贤 |
43 | 一般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方法研究 | 段桂江 | 徐世新、杨建军、乔立红 |
44 | 一般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机械设计专业课设综合教学改革实践 | 韩晓建 | 黄荣瑛、李秀琴、王春洁 |
45 | 一般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机电控制工程-Ⅱ》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 | 王田苗 | 陈殿生、魏洪兴、梁建宏 |
46 | 一般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CAE技术在模具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王秀凤 | 朗利辉 |
47 | 一般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面向创新能力建设的制造工艺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研究 | 王延忠 | 杨贺来、郑联语 |
48 | 一般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工程图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 王运巧 | 刘静华、杨光、肖立峰、胡少兴 |
49 | 一般 | 2007年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机械原理创新设计实验研究与实践 | 于靖军 | 郭卫东、李继婷、高志慧、杨洋、李晓利、梁建宏、张玉茹 |
50 | 一般 | 2007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管理与经济学科学生信息素质与文献保证初探 | 刘佩华 | 陈向东、朱伟 |
51 | 一般 | 2007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针对金融大类专业《保险学原理》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扩张研究 | 马杰 | 赵秋迪、王翠翠 |
52 | 一般 | 2007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审计学》教学内容实践环境模拟建设 | 潘立新 | 梁杰华、刘薇 |
53 | 一般 | 2007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 | 闪四清 | 何婧 |
54 | 一般 | 2007年 | 经济管理学院 | 基于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赵秋红 | 张人千、徐丰娟、高洋、李国军 |
55 | 一般 | 2007年 | 理学院 | 基础物理习题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王玫 | 赵素芬、黄安平、于磊 |
56 | 一般 | 2007年 | 理学院 | 物理演示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 谢小慧 | 李华、李英姿、徐则达、陈彦、裴朝 |
57 | 一般 | 2007年 | 理学院 |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讲授与现代科技前沿问题相结合 | 赵素芬 | 邓胜华、于磊 |
58 | 一般 | 2007年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教学研究与实践 | 李淑宇 | 蒲放、李德玉 |
59 | 一般 | 2007年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研究 | 宋怡玲 | 戴克胜、郑权 |
60 | 一般 | 2007年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开放式创新性“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赵峰 | 李德玉、胡青华、戴克胜、丁立、牛海军、蒲、放、李淑宇、易宗春、孙艳、郑权 |
61 | 一般 | 2007年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公共政策》课程教学改革 | 涂晓芳 | 李成智、方卫华、雷玉琼 |
62 | 一般 | 2007年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管理专业本科生应用统计学课程的研究 | 王军霞 | 方卫华、杨爱华、苏永佳 |
63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北航大学英语网站的完善 | 程艳琴 | 李养龙等 |
64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从修辞结构理论解读科技英语翻译动态过程 | 董敏 |
|
65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全国英语辩论赛培训模式改革 | 顿超 | 李蒙等 |
66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北航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调查研究 | 何宇茵 | 李凤华等 |
67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优秀生培养方式探索 | 李养龙 | 邬丽 |
68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第二专业教学改革 | 刘颖 | 彭莹等 |
69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改进英诗欣赏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彭予 |
|
70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建立以兴趣和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素质和人文教育英语课堂探索 | 沈非 | 朱国振等 |
71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与科技英语同步教学的研究 | 王晨爽 |
|
72 | 一般 | 2007年 | 外国语学院 | 任务型教学法在口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 文军 | 刘威 |
73 | 一般 | 2007年 | 汽车工程系 | 《汽车构造》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 姬芬竹 | 姬芬竹、杜发荣、高峰 |
74 | 一般 | 2007年 | 汽车工程系 | 《交通安全工程》课程建设与实验体系规划 | 鲁光泉 | 鲁光泉、徐向阳 |
75 | 一般 | 2007年 | 工程系统工程 | 质量工程基础 | 康锐 | 何益海、扈延光 |
76 | 一般 | 2007年 | 工程系统工程 | 软件质量与可靠性保证 | 陆民燕 | 钟德明、鲍晓红 |
77 | 一般 | 2007年 | 工程系统工程 | 元器件可靠性和质量保证 | 谢劲松 | 张书农等 |
78 | 一般 | 2007年 | 宇航学院 | 飞行器模装实验中心建设(一期) | 陈万春 | 张玉珠、郭祖华、周韬、王利民 |
79 | 一般 | 2007年 | 宇航学院 | 现代测试技术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与探索 | 王海兴 | 汤海滨 |
80 | 一般 | 2007年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公共实验平台有效管理的研究 | 郭亚明 | 万江文、赵建辉、周斌权、万聪梅 |
81 | 一般 | 2007年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 钱政 | 万江文、冯仁剑、郭亚明、万聪梅、刘超、王争 |
82 | 一般 | 2007年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将微小型惯性器件及系统领域科研成果向本科实践教学条件转化的研究 | 盛蔚 | 俞文伯、郦吉臣、孙科、曹娟娟、马艳武、谭丽伟 |
83 | 一般 | 2007年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学生实践训练环节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研究 | 肖文 | 郭敏、钱政、刘刚、杨远洪 |
84 | 一般 | 2007年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周富强 | 祝世平、李庆波、魏新国、孙军华 |
85 | 一般 | 2007年 | 继续教育学院 | 构建符合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基础研究 | 张宗科 | 张振刚 |
86 | 一般 | 2007年 | 高等工程学院 | 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进一步完善导师制的相关研究 | 安春波 | 侯安平、钱士湘、陈新、韩钰 |
87 | 一般 | 2007年 | 高等工程学院 | 精英教育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 | 陈新 | 侯安平、钱士湘、韩钰、安春波 |
88 | 一般 | 2007年 | 高等工程学院 | 北航精英教育跟踪评估体系的研究 | 韩钰 | 侯安平、钱士湘、陈新、安春波 |
89 | 一般 | 2007年 | 高等工程学院外语系 | 高等工程学院拔尖人才英语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 郭巍 | 赵希林、侯安平、于敬华、安春波、解月、刘自知、李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