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力学教学团队于2021年6月28日下午在新主楼第3会议室召开了《材料力学A》课程建设研讨会,邀请相关后修课程任课教师研讨交流。受邀参会的老师有:王之栎、黄海、邢誉峰、赵丽滨、程小全、金平、高政国、董少静、陈雪骑、戴玉婷等10位老师,来自动力、航空、交通和宇航等4个学院,涉及结构力学、振动力学、机械设计、弹性力学、飞机结构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航天飞行器结构设计、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火箭发动机结构设计等近十门课程,均为《材料力学A》的后修课程。材料力学教学团队孟庆春、王奇志、李敏、刘华、胡伟平、邵丽华、王治华、李宇航、李云龙、俞立平、宋岐发、赵婧等20余位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师出席会议。会议由航空学院飞行器结构强度系副主任、材料力学教学团队负责人邵丽华副教授主持。
首先,由首批国家一流课《材料力学A》课程负责人孟庆春教授介绍受邀参会嘉宾,并说明此次会议目的是结合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听取各位后修课程教师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的要求与建议,力求使材料力学的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教学更好地衔接。

接着,刘华教授对北航材料力学课程的整体授课情况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解读了《材料力学A》的课程大纲。《材料力学A》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16学时,每年的选课学生约1200人,是我校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等空天特色鲜明的工科机械类专业基础类课程(过去称为技术基础课),是多门力学类、结构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基础。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杆件的受力、变形与破坏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有关强度、刚度与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做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呼应,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由各位后修课程任课老师根据自身教学体验对材料力学的课程内容发表意见,与会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围绕课程大纲,在基本要求、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以及学时分配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建立结构力学模型的能力培养,结构受力的定性分析,传动轴弯扭组合问题,冲击与疲劳强度问题,梁的非对称弯曲问题,以位移表示的梁段平衡方程,杆件截面性质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等。通过交流研讨,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信息、建立了与后修专业课任课教师的联系,必将对《材料力学A》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材料力学教学团队还承担了《材料力学B》(32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工程力学》(48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涉及自动化、仪器、材料等学院的约 800名学生(每年)。同样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在建设一流课程的进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基层教学团队的作用,加强与后修专业课的沟通交流,为一流人才培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