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由教务部发起与人工智能学院联合组织召开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座谈会,教务部部长钱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波、百度云智教育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韩涛、各相关学院教学副院长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部副部长漆明净主持。

首先由教务部钱政部长介绍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的缘起、计划和意义:学校计划于2024年9月,针对所有大一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就此邀请具有相关经验的老师和全校各教学单位集思广益对课程设计、框架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服务于全校学生。基于对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思考,他提出要适配授课对象(大一新生),探讨更科普性还是更专业性的问题,重点聚焦课程大纲的设计。同时应避免与已有相似课程的内容重复,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也不妨碍他们深入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可参考借鉴航空航天概论课程的设计。针对授课团队的组建事宜,钱部长对成员的准入准出机制及负责人的选聘要求给予了意见和建议,可参考借鉴C语言团队的组建方式,以推动后续开展有组织地教学。最后,忆往思今,钱部长表达了对此次课程改革方向的肯定。

人工智能研究院吴文峻介绍课程构想,首先,吴文峻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概论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重要概念的了解(Know)、理解(Understan)及应用(Apply)。然后,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关于AI相关课程的设计现状。最后,对即将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提出了学习组织模块化的设计大方向,即安排16学时的核心模块+面向不同大类的可选模块,并对各模块进行了初步的课程设计及内容安排。

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波发言,关于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李波院长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明确课程定位,包括涉及几大类学科群,课程目的是什么需要明确清楚。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在有限时间内,不同学科之间,在已有相关专业课的前提下,如何做好课程安排和设计。三是因为时代背景、课程定位和目标的不同,人工智能通识课还是与航概课有所区别,不建议照搬航概的课程设计模式。四是要高举高打,以做成全国示范样本的目标来思考如何将课程建设好。五是要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到底是从技术掌握层面出发还是限于人工智能相关的资讯理论的了解,依此来拟定课程大纲。目前初步的想法是参照航概课程,往高级科普的方向去做,但同时也要考虑各学科学院都开设了很多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课,结合不同学科的要求和学生基础,如何求同存异、互补衔接。

百度云智教育资深解决方案架构师韩涛,针对大模型浪潮的校企合作创新探索,介绍了百度智能云在人工智能课程方面的建设实际。在具体课程方面,百度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课程体系,包括人工智能概论、技术趋势、大模型训练、应用案例、行业应用的道德伦理风险等课程。同时,还提供了图形化的专有模型训练和应用开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从数据到模型生产再到模型部署的整个流程。这些课程适合所有学科的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各学院教学副院长轮流发言,都结合各学院教学实际,从开设时间、培养方案、教学大纲、难度深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供各方思考,随后参会教师自由交流发言,为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建言献策。

最后漆部长对各位发言人的意见和建议做了一个回应:首先,漆部长强调了让大一新生接触人工智能课程的重要性,以提醒他们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并引发他们对自己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然后,漆部长肯定了关于鼓励学科交叉,开放应用课程的建议。最后,课程设计方面,既要考虑各学科、各学院的诉求,又要保证教学效果,课程内容不能太细碎,因此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对各模块的课程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梳理的和有机的结合。
